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,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(PGT)已成为帮助高风险家庭实现优生优育的关键手段。PGT技术细分为PGT-A、PGT-M、PGT-SR三大类,分别针对不同遗传问题。
PGT-A(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)
核心功能:筛查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(非整倍体),如21号染色体三体(唐氏综合征)、18号染色体三体(爱德华氏综合征)等。
技术演变:原称PGS(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),2017年后统一为PGT-A。
检测方法: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(NGS)或微阵列技术,全面分析23对染色体数目。
PGT-M(胚胎植入前单基因病检测)
核心功能:检测单基因遗传病,如囊性纤维化、地中海贫血、血友病等,阻断致病基因传递。
技术演变:原属PGD(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)范畴,现归为PGT-M。
检测方法:通过家系基因比对和单细胞扩增技术,针对特定致病位点定制检测方案。
PGT-SR(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)
核心功能:识别染色体结构异常(如平衡易位、罗氏易位、倒位),降低流产或畸形儿风险。
适用场景:夫妻一方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,或曾有因结构异常导致的反复流产史。
技术难点:需区分完全正常胚胎与平衡携带型胚胎(后者虽健康但可能遗传异常)。
检测类型核心适应症典型人群
PGT-A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龄女性(≥35岁)、反复移植失败、反复流产、男性严重少弱精症
PGT-M单基因遗传病家族性遗传病携带者(如亨廷顿舞蹈症)、已生育过单基因病患儿夫妇
PGT-SR染色体结构异常平衡易位/罗氏易位携带者、反复流产且绒毛检测提示结构异常
数据支持:
PGT-A可使高龄女性(38-42岁)活产率从35%提升至55%。
PGT-M可阻断超过500种单基因病,如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阻断率达99%。
PGT-SR使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活产率从20%提升至65%。
通用流程:
促排卵与胚胎培养:获取囊胚(5-6天)后,活检滋养层细胞(未来发育为胎盘,不损伤胎儿)。
检测与移植:3-7天内完成基因分析,筛选健康胚胎冷冻或移植。
技术差异:
PGT-A:检测通量高,可批量筛查染色体数目,但无法识别结构异常或单基因病。
PGT-M:需提前设计家系特异性探针,检测周期较长(约1-3个月)。
PGT-SR:需结合染色体断裂点分析,技术难度较高。
局限性:
无法检测多基因?。ㄈ缱员罩ⅲ┗蚧肪骋蛩氐贾碌囊斐?。
存在约2%-5%的假阴性/假阳性率,需结合产前诊断(如羊水穿刺)。
明确遗传风险:
有家族遗传病史:优先选择PGT-M。
高龄或反复流产:首选PGT-A。
染色体结构异常:必须进行PGT-SR。
经济与时间成本:
费用对比:PGT-A(约2-3万元)< PGT-SR(约4-5万元)< PGT-M(约5-8万元)。
时间成本:PGT-M需额外1-3个月设计检测方案。
随着基因编辑(如CRISPR)与人工智能结合,PGT技术正朝着预测性检测和胚胎修复方向发展:
扩展性携带者筛查(ECS):孕前检测夫妻双方数百种隐性遗传病,提前规划PGT-M方案。
胚胎染色体嵌合体评估:通过AI算法预测嵌合型胚胎的发育潜能,减少胚胎浪费。
PGT-A、PGT-M、PGT-SR分别针对染色体数目、单基因病和结构异常,是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核心分支。选择时需综合遗传背景、生育史和经济条件,并在专业生殖中心完成检测。通过科学干预,90%以上遗传风险家庭可实现健康生育。
微信扫一扫
咨询客服微信客服二维码
关注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