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ERA检测?它能解决反复移植不着床的问题吗?
DHC
2025-08-08 17:42:53
347
TAG:ERA检测
子宫内膜容受性
着床窗口期
反复移植失败
精准移植
在试管婴儿的“万里长征”中,最后一步——胚胎移植,无疑是最关键的临门一脚。我们通常认为,移植的成功取决于两大要素:一颗高质量的“种子”(健康囊胚)。
然而,在临床实践中,一种令人困惑的情况时有发生:患者拥有经过PGS筛查的、染色体完全正常的“顶级囊胚”,子宫内膜在B超下看起来厚度、形态也都堪称完美,但移植后却依然反复失败。
当“种子”和“土壤”看起来都没有问题时,我们就必须考虑第三个维度的因素——“时机”。即,我们移植胚胎的时间,是否与您的子宫内膜准备好接受它的时间,完全同步?
这个精确的“同步时机”,在医学上被称为“着床窗口期 (Window of Implantation, WOI)”。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(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alysis, ERA),就是为了精准定位这个“窗口期”而诞生的一项基因检测技术。

一、 什么是“着床窗口期”?
在每个月经周期或人工周期中,子宫内膜并不会时刻准备好接受胚胎。它只在一个非常短暂、特定的时期,才会打开“大门”,允许胚胎着床。这个时期,就是“着床窗口期”。
标准窗口期: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,这个窗口期是相对固定的。在一个标准的孕激素(黄体酮)转化周期中,窗口期通常出现在使用孕酮后的第120小时(±3小时),也就是第5天。传统的移植手术,都是基于这个标准时间来进行的。
“窗口期”偏移: 然而,研究发现,大约有**25%-30%**的女性,她们的“着床窗口期”是非标准的,存在“个体化差异”。她们的“窗口”可能会提前打开(Pre-Receptive),或者延迟打开(Post-Receptive)。
如果一位女性的“窗口期”是偏移的,而医生仍然按照标准时间进行移植,那么,即便是最完美的囊胚,也会因为错过了“接待时间”而无法着床,导致失败。这就好比,您带着贵宾准时赴宴,却发现宴会厅的大门要么还没开,要么已经关了。
二、 ERA检测是如何工作的?
ERA检测的核心,是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的基因表达,来判断它在特定时间点的“状态”。
模拟移植周期: 首先,医生会为您进行一个与真实冻胚移植周期完全一样的“模拟周期”。您会同样使用药物来准备子宫内膜。
内膜活检取样: 在标准“着床窗口期”的那个时间点(即使用孕酮后第120小时),医生会用一根极细的软管,从您的子宫内膜中吸取一小部分组织样本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轻微不适,但通常无需麻醉。
基因测序分析: 获取的组织样本会被送往专门的基因测序实验室。实验室会分析其中248个与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。
得出结论: 通过与大数据模型的比对,分析结果会告诉我们,在取样的那一刻,您的子宫内膜究竟处于什么状态:
接受期 (Receptive): 恭喜您,您的窗口期是标准的。后续按照这个时间移植即可。
接受前期 (Pre-Receptive): 您的窗口期“迟到”了。报告会建议下一次移植时,需要额外增加孕酮使用的时间(例如+12小时或+24小时)。
接受后期 (Post-Receptive): 您的窗口期“早退”了。报告会建议下一次移植时,需要相应减少孕酮使用的时间(例如-12小时)。
三、 谁最适合做ERA检测?
ERA检测并非适用于所有人,因为它需要进行一次有创的模拟周期,且费用不菲。在DHC,我们会基于严谨的医学指征,向以下人群推荐进行ERA检测:
经历过2次或以上,移植高质量囊胚(特别是经过PGS筛查的)后,依然失败的患者。 这是ERA检测最主要、也最核心的适用人群。
希望在首次移植时就排除一切不确定因素,追求最高成功率的患者,也可以在与医生充分沟通后,选择进行此项检测。
结论:
ERA检测的出现,将胚胎移植从“标准化操作”带入了“个性化精准医疗”的新纪元。它就像一个“定时器”,帮助医生找到了那把能打开您专属“着床之门”的钥匙。
对于饱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困扰的患者而言,ERA检测并非“玄学”,而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指导、显著提高后续移植成功率的科学工具。在DHC,我们致力于通过引入这类前沿的诊断技术,为您扫清通往成功道路上的每一个细微障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