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一份“嵌合体”报告到健康的啼哭:DHC真实案例分享
DHC
2025-08-20 15:26:36
281
TAG:嵌合体成功案例
DHC嵌合体宝宝
嵌合体移植成功
高龄试管希望
在DHC的好孕墙上,每一张宝宝灿烂的笑脸背后,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。而其中一些故事,尤为曲折,也尤为闪亮。今天,我们想分享的主角,是W女士和她那来之不易的“奇迹宝宝”。
这个故事,我们希望献给每一位正手持“嵌合体”报告,内心充满迷茫与挣扎的你。
主人公档案:站在悬崖边的W女士
姓名: W女士(化名)
年龄: 40周岁
诊断: 卵巢功能衰退,AMH值仅0.5 ng/ml
试管经历: 在国内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周期,身心俱疲。
W女士找到我们时,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。40岁的年龄,加上仅为0.5的AMH值,让她在求子之路上备受打击。抱着“最后一次尝试”的心情,她和先生选择了DHC,选择了提拉鹏博士。
经过提拉鹏博士为她量身定制的“微刺激”方案,我们最终成功获取了3颗卵子。在DHC顶尖实验室的精心培育下,奇迹般地,有一颗成功发育成了囊胚!
然而,当PGS报告出来时,整个团队的心都揪了一下。报告显示:46,XX,mos[+16]/N。
这是一个“低比例嵌合体”——胚胎中,混合了一部分正常的细胞系,和一部分“16号染色体三体”的异常细胞系。
这是W女士唯一的一颗囊胚。
困境与抉择:希望之火,是该熄灭还是守护?
“当顾问老师给我解释这份报告时,我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,”W女士回忆道,“感觉就像在沙漠里走了那么久,好不容易看到一片绿洲,走近了却发现是海市蜃楼。放弃吧,我不甘心;移植吧,我怕得要死。”
这个两难的境地,我们感同身受。
提拉鹏博士和我们的遗传顾问,与W女士夫妇进行了一次长达一小时的深度视频沟通。我们坦诚地告知了所有信息:
风险: 16号染色体三体是导致早期胎停的常见原因,移植这颗胚胎,依然面临着不着床或早期流产的较高风险。
希望: 它是“低比例嵌合”,且活检的仅是滋养层细胞。根据大量临床数据,胚胎依然有可观的“自我修正”概率,最终发育成健康胎儿的内细胞团可能是完全正常的。
路径: 如果移植成功,孕期的羊膜穿刺将是必须的“终极审判”。
“听完博士的分析,我和我先生沉默了很久,”W-女士说,“最后,我先生握着我的手说:‘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,这颗胚胎是我们唯一的希望。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一起面对。我们信科学,也信我们的孩子有这个生命力。’”
闯关之路:从移植到“终审”
在家人的支持下,W女士做出了勇敢的决定。
移植: 提拉鹏博士亲自为她进行了移植,一切顺利。
验孕: 移植后第7天,HCG成功着床,血值理想!
煎熬的等待: 怀孕的喜悦,伴随着对未知的深深担忧。W女士说,那几个月,她每天都在为宝宝加油,既期盼又害怕那一天的到来。
羊膜穿刺——最终的审判: 在孕18周,W女士在我们的指导下,在国内顶尖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了羊膜穿刺。
等待羊穿报告的那两周,是整个故事中最漫长的时刻。
终于,电话响起。那一头,是产前诊断中心医生平静而肯定的声音:“W女士,恭喜您,您宝宝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是:46,XX,完全正常!”
那一刻,W女士说,她握着电话,在阳光下哭得像个孩子。
结局:健康的啼哭,是最好的答案
几个月后,一个健康、可爱的女婴呱呱坠地。W女士特意为我们发来了宝宝的照片,并写下了一段话:
“感谢DHC,感谢提拉鹏博士。感谢你们在我最绝望的时候,没有轻易否定我孩子的生命。是你们的专业,给了我们科学的希望;是你们的鼓励,给了我们前行的勇气。这声健康的啼哭,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奇迹?!?/span>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科学的边界,总有希望在闪光。一份“嵌合体”的报告,不是结束,而是一次需要更多智慧、更多勇气去面对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