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输卵管性不孕(占试管人群的35%-40%)
病变类型:双侧输卵管堵塞、严重粘连或切除(如宫外孕术后),导致精卵无法自然结合。
干预时机:
? 腹腔镜术后1年未孕
? 输卵管积水直径>3cm且反复发作
2. 顽固性排卵障碍
疾病谱:多囊卵巢综合征(促排6周期未孕)、卵巢早衰(AMH<1.1ng/ml)。
关键指标:连续3周期卵泡监测显示优势卵泡未破裂(LUFS)。
3. 中重度男性不育
精液参数阈值:
?? 重度少精症(精子浓度<500万/ml)
?? 畸精率>96%或活力<10%
无精症方案:睾丸穿刺取精(TESA)联合二代试管(ICSI)。
4. 子宫内膜异位症(III/IV期)
病变影响:巧克力囊肿破坏卵巢组织,盆腔粘连干扰输卵管拾卵。
试管指征:术后1年未孕或复发型巧囊(直径>4cm)。
5. 遗传性疾病阻断需求
适用技术:三代试管(PGT)筛查染色体异常/单基因病(如地中海贫血)。
高危人群:
夫妇一方为平衡易位携带者
曾生育染色体病患儿
6. 不明原因不孕
定义:规律性生活1年+完整检查(输卵管造影/精液/排卵监测)无异常。
试管路径:3次人工授精(IUI)失败后转试管,妊娠率可提升至50%。
1. 高龄女性(>35岁)
卵巢衰退预警:AMH<1.0ng/ml + 窦卵泡数<5个,建议直接试管。
数据支撑:42岁女性自然妊娠率<5%,试管活产率约15%。
2. 反复流产(≥2次胎停)
核心病因:50%为胚胎染色体异常(如16三体)。
解决方案:PGT-A筛查整倍体胚胎,流产率从30%降至<10%。
3. 免疫性不孕
抗体类型:抗磷脂抗体/抗核抗体阳性伴补体激活。
联合方案:试管+肝素/免疫球蛋白治疗,活产率提升至40%。
4. 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
紧急试管路径:放化疗前10天完成促排取卵(随机周期方案)。
误区1 ? “三代试管优于一代”
真相:技术无优劣之分,一代(IVF)适用精卵自然结合,三代(PGT)针对遗传病。
临床对照:输卵管因素患者用一代试管,活产率达55%(与三代无差异)。
误区2 ? “试管能100%避免出生缺陷”
技术局限:PGT仅筛查特定染色体/基因病,无法排除新发突变(如先天性心脏?。?/p>
误区3 ? “取卵越多成功率越高”
并发症风险:获卵>20枚时OHSS发生率增加5倍。
最优区间:获卵数8-15枚时活产率峰值达65%。
1. 初筛评估(1-2周)
必查项目:AMH+性激素六项(月经第2天)、精液分析、宫腔镜。
2. 促排方案制定(个体化选择)
高反应者(AMH>3.5):拮抗剂方案防腹水
低反应者(AMH<1.1):微刺激减少药物损伤
3. 实验室技术匹配
精卵结合障碍一代试管(IVF)
重度少弱精二代试管(ICSI)
染色体平衡易位三代试管(PGT-SR)
4. 移植前预处理
内膜容受性优化:对反复种植失败者行宫腔灌注(PRP)或ERA检测。
Q1:输卵管通而不畅要先尝试手术吗?
→ 答:若年龄<35岁可腹腔镜试孕,>35岁直接试管更经济。
Q2:多囊卵巢必须试管吗?
→ 答:BMI<24且无胰岛素抵抗者,6周期促排无效再转试管。
Q3:无精症如何取精?
→ 答:梗阻性无精可用睾丸穿刺取精,非梗阻性需供精(精子库)。
Q4:移植后长期卧床有用吗?
→ 答:无科学依据!正常活动不影响着床,反增加血栓风险。
Q5:试管宝宝健康吗?
→ 答:大规模研究证实,出生缺陷率与自然妊娠无差异(NEJM 2024)。
微信扫一扫
咨询客服微信客服二维码
关注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