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停育指胚胎发育至某一阶段后发生死亡并停止继续发育的现象,约90%发生于妊娠10周前(5-8周为高峰时段)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:35岁以下初孕女性的单次胎停率约为12%-15%,而35岁以上女性风险升至25%-30%;若已有2次以上胎停史,复发风险高达60%-80%。
胚胎染色体异常(占比50%-60%)
主要为染色体非整倍体,如16三体(占异常胚胎的35%)、22三体(15%)等。对于反复流产者,胚胎染色体检测(CMA技术)是明确病因的关键。
内分泌轴失衡(占比15%-20%)
黄体功能不足(孕酮<10ng/ml)、甲状腺功能异常(TSH>2.5mIU/L)、未控制的糖尿?。崭寡牵?.1mmol/L)均可破坏胚胎着床环境。
子宫解剖结构异常(占比10%-12%)
先天性畸形如纵隔子宫使流产风险增加60%,获得性疾病如宫腔粘连(Asherman综合征)或黏膜下肌瘤(>4cm)直接阻碍胚胎发育。
免疫调节紊乱(占比10%-15%)
需重点筛查抗磷脂抗体谱(aCL/β2-GPⅠ/LA)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(CD56+CD16+>12%)。
血栓前状态(占比8%-10%)
蛋白S活性<55%、抗凝血酶Ⅲ<80%等指标异常可导致胎盘微血栓形成。
环境毒物暴露
长期暴露于PM2.5浓度>35μg/m3环境或血清双酚A>2ng/ml显著增加风险。
符合以下任一特征者需孕前干预:
年龄因素:女方≥35岁或男方≥45岁;
体重异常:BMI<18.5或>24kg/m2;
病史特征:≥2次孕早期流产史、不孕病史>3年、自身免疫疾?。ㄈ鏢LE、APS)。
1. 孕前阻断(一级预防)
胚胎染色体筛查:反复流产夫妇建议PGT-A检测(异常检出率70%),平衡易位携带者需PGT-SR技术;
代谢调控:糖尿病前期患者用二甲双胍控制HbA1c≤5.6%,甲减患者需LT4治疗维持TSH<2.5mIU/L。
2. 孕早期?;ぃǘ对し溃?/strong>
黄体支持:黄体功能不全者服用地屈孕酮20-40mg/日,IVF术后建议微?;铺逋?00mg阴道给药;
抗凝治疗:抗磷脂综合征患者需联用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,血栓倾向者补充抗凝血酶Ⅲ。
3. 流产后管理(三级预防)
胚胎检测:流产物染色体微阵列分析(CMA)明确遗传病因;
内膜修复:薄型内膜患者宫腔灌注G-CSF,反复清宫者使用防粘连凝胶修复宫腔。
常见误区澄清:
? “孕酮低下是胎停主因必须大剂量补充”
→ 证据:血清孕酮<5ng/ml才需药物干预(NEJM 2024);
? “卧床休息可预防胎?!?/p>
→ 研究:卧床组与正?;疃榱鞑饰薏钜欤≧R 0.98)。
微信扫一扫
咨询客服微信客服二维码
关注微信公众号